当前位置:首页 > 雕塑名家

雕塑名家

蒋少游

时间:2013-08-08 23:20:21  来源:雕塑学校  浏览数:

蒋少游(?—公元501年),乐安博昌(今博兴)人。北朝魏有名的建筑家、书法家、画家和雕塑家。
“平齐户”
蒋少游,乐安博昌(今山东博兴)人。作为生活在北朝时代的艺术家,其道路是颇为坎坷曲折的。他的原籍乐安博昌,原属于南朝刘宋朝管辖,后来被北朝魏攻占。皇兴三年(469),北魏把掳掠的南朝民户强行迁徙于北魏的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平齐户”,置平齐郡进行统治。蒋少游便是作为“平齐户”被迫迁徙于平城的。他被迁往平城后,又被配往云中服兵役。由于他“性机巧,颇能画刻,有文思”,“遂留寄平城,以佣写书为业,而名(户籍)犹在镇(指云中兵营)。后被召为中书(省)写书(抄写)生”。蒋少游由于书法好,佣书出名,入仕后,仍然为朝廷抄写书籍。由于他在抄书为生的过程中,阅读了各类典籍,才学过人。继而,受到名高望重的汉人大臣高允的知遇,《魏书·艺术传·蒋少游传》载:“允爱其文用,遂并荐之,与聪俱补中书博士。自在中书,恒庇李冲兄弟子侄之门。始北方不悉青州蒋族;或谓少游本非人士,又少游微因工艺自达,是以公私人望不至相重。唯高允、高冲曲为体练,由少游舅氏崔光与李冲从叔衍对门婚姻也。高祖、文明太后常因密宴,谓百官曰:‘本谓少游作师耳,高允老公乃言其人士。’眷识如此。然犹骤被引命,屑屑禁闼,以规矩刻缋为务,因此大蒙恩锡,超等备位,而亦不迁陟也。” 由于高允与李冲(文明皇太后的宠信)对他的出身做出证明,低贱“平齐户”出身的蒋少游,才得到文明皇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的重视。
易汉服
孝文帝元宏迁洛之后,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朝廷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其中一项措施是易服装。495年十 二月二日,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孝文帝自己带头穿戴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建议教师利用教材中《北魏掌衡武士》和《北魏文官俑》两幅图片,让学生对比指出鲜卑族服装款式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何意义?使学生从鲜卑族服装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而形成对孝文帝“易服装”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鲜卑族向中原农耕文明的转化和发展意义的理性认识。蒋少游主持制定了朝中冠冕制度,据《魏书·艺术传·蒋少游传》云:“及诏尚书李冲与冯诞、游明根、高闾等议定衣冠于禁中,少游巧思,令主其事,亦访于刘昶,二意相乖,时致诤竞,积六年乃成,始班赐百官。冠服之成,少游有效焉。”当时,蒋少游设计的服饰主要为褒衣博带样式,其后,大兴于世。魏孝文帝的服制改革,使褒衣博带的服装样式得以长久流行,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卷4《涉务》中说:“梁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等等这些都利于褒衣博带的流行发展。不仅北魏辖地流行褒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据考证,地处国都附近的云冈石窟的佛像,自太和十年(486)也雕上了汉服。开始时,只有部分佛像雕新试服装,可是到了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之前,石窟中的佛像服装都雕成了褒衣博带式。佛像也随着孝文帝汉化了。这种服装被当时的统治阶级的重视,从某一方面讲,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政治的目的,以这种手段实现政治的统治。但不管当时的统治阶级出于什么目的,都促进了整个褒衣博带的服装样式的流行发展。可以说,蒋少游是褒衣博带服装样式的设计创制者!
“摹写宫掖”
在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孝文帝又派遣李道固与蒋少游同至南齐“摹写宫掖”,蒋少游以访问副使的身份出访南朝齐国,奉有秘绘北齐宫殿形制之命。他偷偷地观摩建康城宫殿房屋的建筑样式。齐国大臣崔元祖对齐武帝说:“蒋少游是我外甥,有同鲁班一样的建筑才华,故而北朝任命他为大匠之官。他这回南来,明则是访问,暗则是想剽窃我国宫阙筑造笵式。怎么能让蛮夷之国偷学我天朝文物呢?我请求陛下扣留蒋少游,让他们的正使回去就行了。”齐武帝认为这样不友好,没同意。于是蒋少游默察强记,背临画成。在回国后便把建康城的布局样式凭记忆绘出,由此,足见其绘法之精能。
营建北魏都城
文帝在太和十七年(493)九月到达洛阳后,首先视察了荒废了达180年之久的魏晋故宫遗址,看见的只有熏黑的断桩、倒塌的残墙以及成群的乌鸦。这年十月,孝文帝命令穆亮、李冲、董爵三人负责洛阳的重建工程。蒋少游摹仿中原传统文化设计,营建北魏都城,用平城及建康城样式构造了洛阳新城的框架,大规模地用于洛阳新城的建设中。研究城市地理的专家马正林先生在《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中说:“北魏洛阳城实际上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在重建以前,曾派蒋少游等访问南齐建康城,‘少游有机巧,密令观京师宫殿楷式’,故南朝人认为,‘虏宫室制度皆从其出’。实际上北魏洛阳城也是创新,并非简单模拟。”由此,也可以想见蒋少游对南、北建筑风格的糅合所起的作用。作为研究南北朝历史的专家陈寅恪先生著有《隋唐政治制度史考略》一书,书中也高度评价了蒋少游的功绩,他认为来自河西的李冲,青州的蒋少游,以及出身鲜卑贵族集团的丘穆陵亮合力规划了这座辉煌的城市,意味着中国的文明成就是民族融合的结果,以北魏洛阳为隋唐乃至以后整个封建皇朝都城建设制度的前驱。北魏洛阳城既改造了汉魏洛阳旧城,又新建了外城,宏伟壮观,布局整齐,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里、外城的佛寺达1367所,皆建筑宏丽,也为洛阳城增添了光彩,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所述颇为详尽。
艺术成就

蒋少游忠于艺术,一生志趣所在,并为之竭精尽力而奋斗不息的,是在建筑艺术、工艺美术、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等方面。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蒋少游曾经进行设计营造太庙太极殿、华林池沼、改造金墉门楼等重大活动。“高祖修船乘,以其多有思力,除都水使者,迁前将军,兼将作大匠,仍领水池湖泛戏舟檝之具。及华林殿沼修旧增新,改作金墉门楼,皆所措意,号为妍美。” 孝文帝下诏令蒋少游修造船只的目的是为了游玩的需要,既然能修造规模豪华的船只,说明北魏的造船业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主其事者又是蒋少游。他还主持建造了“其高不闻鸡鸣狗吠之声”的静轮天宫,高 20 余丈的白台,高达千尺的九层佛塔,和“楼观出云”“重楼起雾”的高级住宅。这些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工程难度和工艺水平。
绘画、雕塑。
他在绘画、雕塑方面的活动,虽然记述不详,但也很可以寻出其功绩卓著之处。北朝画家姓名保留下来的甚少,因为北朝对于画迹的收藏不及南朝重视,北朝画卷保留至唐朝者较少,北朝也无绘画理论的著述, 北朝画家及其活动,今日所知较少, 主要的原因是史料的缺乏。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少游敏慧机巧,工画,善行、草书。”清阮元“南北书派论”列蒋少游为北朝书家著名者。据《水经注·卷十三·漯水》载:“太和殿之东北,接紫宫寺,南对承贤门,门南即皇信堂,堂之四周,图古圣、忠臣、烈士之容,刊题其侧,是辩章郎彭城张僧达、乐安蒋少游笔。”蒋少游活动的年代,正是北魏皇室先在平城云冈,后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并先后在平城和洛阳大造寺塔的高潮时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少林寺,也是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6)敕命创建的。蒋少游为人敏慧机巧,不仅能画善雕,“并以巧思称”,而且是一位有名的工程学家,对于工艺美术的设计很有才能。他既然以“善画人物及雕刻”著称,身兼将作大匠(中国古代建筑匠师和工官制度密切相关。主管营建工程的官吏,《考工记》称为匠人,汉唐称将作大匠,宋称将作监。汉代阳城延,北魏李冲、蒋少游,隋代宇文恺,唐代阎立德等都是著名的将作大匠。这些工官多是其他出身,或因工巧,或因久任而善于钻研,所以能精通专业,胜任职事)的蒋少游,完全有可能领导或参与这些建筑或雕塑工程,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可惜记载简略,很难以洞察其真实情况。
史书评价
对于蒋少游的为人和艺术上的功绩,《魏书》曾记载其:“有文思,吟咏之际,时有短篇”,“虽有文藻,而不得伸其才用,恒以剞劂绳尺,碎剧匆匆,徙倚园湖城殿之侧,识者为之叹慨。而乃坦尔为己任,不告疲耻。”说他“而乃坦尔为己任,不告疲耻”,这说明他不惧疲劳,不以“厮役之劳”为耻,当时,很多人都对蒋少游身有文才而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很惋惜,认为这是浪费才华。可蒋少游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少游又为太极立模笵,与董尔、王遇等参建之,皆未成而卒。”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品德。
蒋少游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曾先后充任(或兼任)散骑侍郎、都水使者、前将军、将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职。他死后,赠龙骧将军、青州刺史,谥曰质。撰有诗文集10余卷。

20071231134257326.jpg

上一篇:陈云岗下一篇:戴逵
友情链接: 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 浴心阳雕刻 卓克雕塑网 雕刻学校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申请链接
Copyright © 2009-2014 北京石窝雕塑艺术学校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东侧 ┊ 京ICP备14050345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