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塑名家

雕塑名家

潘鹤

时间:2012-01-01 21:40:35  来源:雕塑学校  浏览数:

 潘鹤,别名潘思伟,著名雕塑家,1925年生于广州,籍贯广东南海。曾从岭南派画家学国画。后在香港、澳门等地从事肖像雕塑。1949年后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学习。历任广州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和全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副主任。潘鹤致力于雕塑艺术64年,从事美术教育45年。创作大型雕塑105座,分别建立于63个城市广场上。室内雕塑18座为国家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20座为市级美术馆公共场所收藏。潘鹤的艺术成就载入《世界美术史》及《中国美术史》,其传略被收入多种《中国当代名人录》及《国际名人录》。著有《潘鹤雕塑作品选集》、《潘鹤水彩纪游》。铜雕《开荒牛》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质奖。潘鹤获国务院人事部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及全国优秀雕塑家称号;获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并为其建立个人雕塑园。2010年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雕塑《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珠海渔女》、《深圳开荒牛》等。艺术成就评价:首次将城市雕塑创作引入高等艺术教育领域,是雕塑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作品有《艰苦岁月》、《怒吼吧!中华》等,《白求恩像》(合作)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  艰苦岁月 作品。
铜雕《开荒牛》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金质奖。有《潘鹤雕塑作品选集》、《潘鹤水彩纪游》。
广东省政府为其建立“潘鹤雕塑园”。年青时曾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全国总工会授予国家级“五一”劳动奖章,200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艺领军人物”称号。其艺术成就载入前苏联国家科学院、美术院编撰出版的《世界美术史》及中国出版的《中国美术史》。
参加上海城市雕塑国际研讨会,代表有英、美、德、法、意、日、俄、挪威雕塑家十  詹天佑纪念碑二人。重作《当我长大的时候》石雕。开始创作《詹天佑纪念碑》。 1979年潘鹤创作了广东省珠海市的著名地标《珠海渔女》。
        受国务院组团赴香港为97香港回归纪念像选点。受聘为97香港回归美术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及97香港回归雕塑大展艺术主持人。与雕塑系老师赴俄罗斯考察。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创作《陈嘉庚》铜像。为佛山创作桂华公园石景宜藏书楼环境雕塑群。为天津平津战役馆创作《周恩来》铜像。广西钦州港《孙中山》立像安装工程落成。创作《李萍》石像。为北京芦沟桥重塑《怒吼吧!睡狮》8米高铜狮。完成上海《无名烈士》石像安装工程。为天津制作《周恩来、邓颖超》双人全身石像。省美术馆展出潘鹤雕塑、油画、水彩一百件,共三个展场,展期半年。
在2007年,潘鹤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与越秀东山少年  珠海渔女宫的同学们举行了一场名为“与大家同行”的雕塑图画展.
对世态的感叹
         以鲁迅为原型的雕塑作品《睬你都傻》包含着潘鹤对艺术和人生的态度。 “转眼人间八十年,世风日下钱钱钱,老来才知徒悲愤,能癫就癫过一天。”四句诗蕴含了耄耋之年的潘鹤对人生的态度。在广州市“潘鹤雕塑园”,85岁高龄的潘鹤接受记者专访,谈笑风生。
潘鹤是中国成就卓著的雕塑艺术大师,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他致力艺术创作70余年,创作的大型户外雕塑一百多座,安放在国内外60多座城市。潘鹤没有正式跟雕塑师傅学艺,基本上都是自学成才的,他的名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积聚所得,没有依靠过任何的后台。他看不惯世俗名利,视权贵如草芥,提及看不起艺术家的有钱人,他甚至奋笔疾书:“我不和你比金钱,只要饿不死有屋住就够了。我生前不如你,但死后一定要胜过你。”
倔强性格
       这就是倔强的潘鹤最真实的写照,他不畏权势,我行我素,在“雕塑作品九成都曾被质疑、反对”的时候,他依然淡定自若,一件作品《睬你都傻》足以回应。“父亲会客和创作的居室  雕塑作品1名叫‘戆居居’,他也就是戆居(粤语,意为呆头呆脑)居士。”潘鹤的儿子潘奋说,这种“戆居”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人家都说‘难得糊涂’,既然是难得,就是没有得选择的,但是父亲他自认‘戆居’却是可以时时刻刻选择‘糊涂’。他生活不计较得失,也不在意是否富裕,平时也没有刻意去养生,只要有人和他聊天让他创作就足矣,这也是他长寿的秘诀。”
专家评价
      美术家李正天曾评价潘鹤说:“潘老师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是一个思想家和哲学家。”潘鹤雕塑的作品不仅仅只有一个形象,而是深藏灵魂的。雕塑作品《当我长大的时候》最初塑造的形象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弯腰伫立在两个正在说悄悄话的孩子身旁,听到男孩向女孩说以后长大要当工程师的对话而万分欣慰的情景。这是潘鹤的成名作,作品面世后曾质疑声不断,他却以赋予作品生命和意义予以还击。“20世纪50年代我参加完土地改革运动后,回来就创作了《当我长大的时候》。当时很多人反对,要求我雕塑以‘打倒地主阶级’这类为主题的作品,但是我就是有感于农村教师的状况,所以坚持做出了这样的作品。”潘鹤介绍,当时在农村教书的教师,大多都被贫下中农歧视他们是地主阶级,而知识分子却又嫌他们文化低,致使他们“两面都不是人”,“但是农村人口占据了全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教育要靠这些教师,如果他们没受到重视,农村的文化水平太低,那中国谈何发展?”这个作品最终用它的成就封住了悠悠众口。作品面世后,就代表新中国被送往瑞士举行的国际母亲节大会上陈列;随后作品又被送往波兰,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轰动一时。
深圳地标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现已成为深圳市地标性雕塑的《开荒牛》身上。1981年  开荒牛,当时的深圳市长委托潘鹤为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雕塑一件作品,潘鹤提议不如塑一座开荒牛,提议一出众皆哗然。“当时有人说,‘深圳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为什么还要做牛做马,用大鹏展翅一类的会更加合适’。但是我认为,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做牛做马把封建的根源从土地上拔掉,以后就难以谈发展了”,潘鹤说。《开荒牛》以曲着前腿步履艰难拔掉盘根错节在土地树根的拓荒牛形象,展现深圳决心根除腐朽封建思想和旧观念的城市形象,潘鹤的坚持让《开荒牛》成为了深圳市标之一。
  潘鹤如今仍孜孜不倦地进行雕塑创作,而他对作品的要求依旧执着。在离广州亚运会开幕还有三四个月的时候,现任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邀请作为亚运会艺术顾问的潘鹤以广州亚运会为题材做一件雕塑作品,并希望他能够在一两个月内完成,当时潘鹤就和张广宁开了个玩笑,他说:“一两个月的时间我做不出一个好的雕塑,如果要这么急,还不如找个广告公司做个大型广告版。” 
潘鹤雕塑艺术园
        2008年5月4日下午,潘鹤雕塑艺术园开园仪式在广州市海珠区后滘村的潘鹤雕塑艺术园举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蔡东士,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宋春华,广州市委常委  潘鹤雕塑艺术园、宣传部部长王晓玲,广东省文联主席刘斯奋等领导以及红线女、潘鹤、林墉、杨之光等著名艺术家出席了开园仪式。“我今年83岁了,今天雕塑园的建成实现了我童年的梦想,令我终生无憾!”潘鹤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简短致辞。潘鹤雕塑艺术园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以雕塑家命名的雕塑艺术园,由广州市和海珠区两级财政共投入1300万元兴建,是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海珠区及广州美术学院共同为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兴建的大型户外雕塑艺术园。该园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后滘村,总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自2007年2月1日奠基动工,历时一年多,现在完成了首期1.2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建设,即日起正式向市民开放。潘鹤先生是广州美术学院的终身教授,从事美术教育40多年,致力于雕塑艺术创作60余年。潘鹤先生几十年孜孜不倦,以拓荒、创新、执著追求的“开荒牛”精神,共完成《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像》等雕塑作品370多件。有60多件中型雕塑分别为国家美术馆及博  广州解放纪念像物馆收藏,多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和最佳奖。潘鹤先生曾被国务院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光荣称号,是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3年荣获国家文化部“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潘鹤雕塑艺术园的主题为“世纪见闻录之历史长河”,园中陈列的雕塑是从潘鹤先生多年创作的作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共80件。这批作品由潘鹤先生以雕塑艺术记录的中国近现代百年发展史作为主线连贯。据悉,广州美术学院潘鹤雕塑艺术馆也与雕塑艺术园相接。全民抗日的《大刀进行曲》,解放海南的《艰苦岁月》,新中国诞生的《广州解放》,改革开放时代深圳特区的《开荒牛》……潘鹤80件雕塑作品,昨天全部进驻新建的潘鹤雕塑艺术园。昨天上午,83岁高龄的潘鹤带领本报记者独家探营,并向记者讲述60多年来他“用雕塑记载中国历史”的人生故事。
潘鹤:用雕塑为中国命运呐喊
走进雕塑园,仿若置身中国现代历史展览馆,潘鹤将作品按求生存,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求和谐的历史顺序排列,清晰地刻画着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洋务救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文革”结束到知识重新得到尊重的时代轨迹。就在雕塑园前排,一双有力的拳头折断了一支巨型的鸦片烟枪,正中间就是被中国  黄河在咆哮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大刀进行曲》,而在它左边,是著名雕塑《艰苦岁月》,右边则是《黄河在咆哮》,这些都是让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经典名著。值得一提的是,《艰苦岁月》这一雕塑形象还曾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中,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1960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成立后,《艰苦岁月》被放置在军博大厅里,8件微缩复制品还被分送外国元首。
        “军阀混战,国破家亡,流离失所,殖民统治……我亲历了16场战争。避轰炸,躲壮丁,我的童年和少年留下太多的创伤。”“我所见所闻,我一生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永远同步,每一次的回忆都让我黯然泣下。从13岁起,我开始竭力用日记记载国家发生的一切。可是兵荒马乱,父亲害怕我的日记被鬼子发现惹麻烦,就极力反对我再写日记。那时候我喜欢玩黏土,就忍不住偷偷钻研雕塑,我发现雕塑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它能替代日记延续我的记录工作。”潘鹤虽然因为抗战连小学都未能念完,但此后几十年,他留下的几百件作品,真实记载着中国历史的一幕幕。
“每件雕塑都是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感情发泄’,我的雕塑直接反映国家命运,很少涉及‘风花雪月’的题材。”回顾起这70年来的路,潘鹤口气执著而坚定。他告诉记者,“责任心驱使自己到了80多岁,还在不遗余力地为公家做事。”“我还想再为社会贡献十来年。”潘鹤说,除非政府邀请,极少为个人做塑像。“我做雕塑的观赏对象是所有的大众,而不能是仅仅为了个别私人的收藏。记者了解到,唯一让这位大师破例的是两年前他腰椎间盘突出入院治疗,“住院3个月,手痒难禁,乘有朋探望之机,应约速塑于病榻上以自娱。”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中国雕塑网,图片仅供学习参考,无任何商业用途,感谢提供!

上一篇:韩美林下一篇:张得蒂
友情链接: 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 浴心阳雕刻 卓克雕塑网 雕刻学校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申请链接
Copyright © 2009-2014 北京石窝雕塑艺术学校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东侧 ┊ 京ICP备14050345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