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何“旺”不起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和青少年”的主题让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博物馆本身的建设。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广州举行的“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馆长论坛”上,不少专家指出,我国博物馆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硬伤”,博物馆要想赢得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还应该进…
博物馆为何“旺”不起来?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和青少年”的主题让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博物馆本身的建设。如何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广州举行的“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馆长论坛”上,不少专家指出,我国博物馆发展上还存在一些“硬伤”,博物馆要想赢得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还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软硬件建设。 人多馆少 即使京沪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也相差十倍,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有2300多个,地域分布日趋广泛,西部12个省区拥有博物馆近500个,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
但是,不少专家指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提高。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平均10-2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中心城市平均一两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而我国除了北京(目前有博物馆131个,约1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上海(目前有博物馆100余个,约15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等地勉强可比外,全国平均约60万人才拥有1个博物馆,差距十分明显。
国内2300多个博物馆包括综合类、社会历史类、革命史类、军事类、名人类、艺术类、自然类、地矿类、科技类、产业类、民族民俗类等多种类型,博物馆的品类日益丰富。但是,其中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的博物馆占了约70%,而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地域特征和独特个性,与社区发展有效结合的专题博物馆则相对较少,在博物馆的类型上还存在空白,远不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要。 此外,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上,国内博物馆具备一定基础设施和展示、开放条件的博物馆只占约80%,基础条件较差、不能正常开放的“挂牌馆”占了20%,能够给人以强烈精神震撼和巨大知识力量的博物馆也不多;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有博物馆的比例超过95%,民办博物馆不足5%,博物馆社会化程度仍较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说,在国内很多地方,博物馆未能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焦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全国博物馆每年举办陈列展览近万个,观众达1.5亿人次以上。但与美国博物馆年观众达其人口总数的3倍相比,我国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目前比较有限。 30%的馆藏文物受损 管理存在四大“硬伤” 张柏指出,目前各地新建、改扩建博物馆高潮迭起,极大地改善了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面貌,但不可否认,由于缺乏有效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博物馆热”中同时存在急功近利、贪大求洋、千馆一面、重复建设的现象,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管理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社会作用的发挥。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博物馆就总体而言,还存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等问题,一些博物馆在管理上存在几大“硬伤”:
——藏品资源状况不清。一些博物馆暴露出藏品数量不清,等级不分,无案可查,管理混乱等问题,展品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大大削弱了藏品的展示功能。
——保存环境不佳,藏品损毁严重。据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显示,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全国约有30%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由“物质文化遗产”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险(物态消失,只留下档案,或者连档案也没有)。
——资源利用率不高。部分藏品由于博物馆展示场所有限无法展出,更多的是博物馆对藏品研究不足而不敢轻易展出,一些博物馆缺少馆际交流,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有效利用。
——专业文博人才不足。当前在全国博物馆机构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4.5%,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3%,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博物馆展示和服务水平偏低。
专家把脉:博物馆应该提升软硬件建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众对文化现象的兴趣日趋增长,在旅游休闲中感悟人文,扩展视野,增长见识,在不少大城市已成为社会时尚。不少专家指出,博物馆应该在克服自身发展“硬伤”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张柏认为,在当今选择日趋多样化的时代,博物馆要想赢得观众特别青少年观众的青睐,首先必须尊重他们的感受心理、审美趣味和认知特点。博物馆不应成为高高在上的施教者,而必须学会与青少年的平等对话、交流和互动。 目前,我国仅文物系统就有100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被列为爱国主义、科普等方面的教育基地。一些博物馆、纪念馆制定基地建设规划,采取优待参观、培训义务讲解员、送展上门、举办冬夏令营、有奖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宣传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的实物课堂受到教育,深得孩子们的喜爱。
不少专家也指出,博物馆不仅要善于请进来,为有机会进入博物馆的青少年提供优质服务,也需要主动走出去,进一步加强上门服务。通过巡回送展、到社区和学校举办活动等多种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近博物馆,使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更为强劲,作用也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