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雕塑资讯 > 名家访谈

雕塑知识

传统雕刻

艺术资讯

名家访谈

雕塑.设计大赛

石雕

玉雕

木雕

招生咨询

QQ: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848342045
电话:010-61323688  13641090826
企业QQ848342045
联系人:李老师  刘老师

名家访谈

吴为山:城市文化要懂得人

时间:2013-07-22 09:08:32  来源:雕塑学校  浏览数:

近日,曾一度引起人们关注的混搭风雕像“大背头”又传出要改为“九龙宝瓶”,再次引发公众的热议。
另类雕塑争议不断,也给我们的城市发展提出了这样的思考题——我们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我们该怎样打造城市的公共空间?
“城市文化要懂得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的话,一语中的。
吴为山的办公室里,摆满了雕塑。
“这只是一小部分作品,我的工作室里作品更多。 ”
他摊开双手,右手大拇指比左手大拇指长约1厘米。他说,这是“干这行的赏赐”。
就在采访开始前,吴为山收到一份传真,是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发来的,说他的雕塑作品“达·芬奇与齐白石的对话”被罗马威尼斯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是这家始建于1455年的博物馆第一次收藏亚洲雕塑家的作品。
对话,就从这个雕塑作品开始——
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很多年轻人居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大科学家
做这些雕像不是冲着名和利,而是听从着文化理想的召唤。
一个没有脊梁的国家、一个丢失了灵魂的国家,是不会实现真正腾飞的。
记者:为什么将齐白石和达·芬奇放在一起?
吴为山:“超越时空的对话”是我给这组雕塑起的名字。我的构思是齐白石与达·芬奇分别立于船的两头,同在人类历史漫漫的长河中泛舟。一叶扁舟,载着中西艺术大师的精魂,跨越东西文化的鸿沟,遨游于时空之中,让他们达到艺术境界上的相遇、相知。
记者:在塑造这两位大师的形象之前,您已完成了数百尊中外文化名人的雕像,得到了包括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科学家杨振宁、著名雕塑家熊秉明等人士的高度评价。给名人雕像对您意味着什么?
吴为山:我做这些雕像不是冲着名和利,而是听从着文化理想的召唤。我喜欢我塑造的那些人。通过做这些雕像,我的精神世界一直在与大师们对话、交流。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搞创作的时候,我觉得它们真的有了生命,大师们用智慧、哲思和品格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指引。
记者: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与大师们“精神对话”的过程。
吴为山:既是跟历史文化名人对话,也是跟历史、跟时代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静静地走进大师们的时空,走进他们的心灵。
记者:当初是怎么想到进行名人雕像创作的?
吴为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上很多年轻人都崇拜大款、崇拜明星,而那些真正的文化大家、科学家,还有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人们提得越来越少。我在报纸上读到过一篇文章,说有一次杨振宁先生跟一位歌星乘坐同一班飞机,很多发烧友到机场去接那位歌星。有人提到杨振宁先生也在飞机上,那些发烧友就问,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唱什么歌的!他们居然不知道有这样一位大科学家!
记者:这样的社会现实刺痛了您?
吴为山:那种感受很不好。当时就觉得社会在转型期太需要树立丰碑了,中国的发展,不能没有精神。这种精神,它一定不是西方的精神,而是我们民族自己的精神。怎么呈现这种精神呢?就要靠那些真正的民族脊梁。一个没有脊梁的国家、一个丢失了灵魂的国家,是不会实现真正腾飞的,更不可能在世界上获得由衷的敬意。所以,我就想用我的手塑造一批对人类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文化人、科学家、思想家的形象,给人们一些提醒、一些教益。
公共空间不是实验场,不能孤独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城市雕塑不是点缀,而是一种凝定的精神坐标。
不要只望着西方的背影,也要迎着西方走。
记者:近几年来,我们的一些城市雕塑不但缺少您说的“提醒”和“教益”的功能,甚至有的作品还丑得不堪入目。有人说中国雕塑陷入了“审丑”怪圈,您怎么看?
吴为山:现在的审美价值比较多元,人们的审美有不同标准。艺术家创造的美,往往是由他(她)个人的艺术审美决定的,不一定符合大众审美。所以有些雕塑作品,艺术家认为是美的,但老百姓认为很丑;城市管理者认为是美的,可能艺术家认为很丑。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样的雕塑是美的?
吴为山:首先要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意识,在形式上要一目了然。城市雕塑是放在公共空间里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应该让人第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是什么。但只有一目了然也不行,还要回味无穷。城市雕塑不是点缀,而是一种凝定的精神坐标,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记者:这里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有的作品太直白,让人觉得看一眼就够了;还有一些作品太抽象,让人看了一头雾水,回味半天也不知所云。
吴为山:抽象在中国并没有深刻的传统,如果只是把抽象的、几何化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表面形式照搬过来,根本体现不了中国雕塑的时代精神。中国雕塑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的结合,它在雕塑艺术上的体现应融合写实与抽象的写意精神,它与中国哲学、绘画、书法一脉相承。
记者:更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
吴为山:对。还要雅俗共赏。雅并不是要让人看不懂,艺术家不能把城市公共空间当成自己的实验场,不能孤独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俗也不等于是低俗,要符合人们普遍的审美情感和审美需要,但又不能平庸。
记者:现在确实有一些雕塑很平庸,比如好多学校里都摆着“一本翻开的书”,开发区里多是“托球”、“丝带”、“浪花”这样的雕塑景象,让人很难产生共鸣。
吴为山:城市雕塑一定要活在当下,要关注现实。现在有的城市雕塑在题材上还有个问题,就是把一些封建的文化现象翻新,说成是传统文化。比如,不管城市的历史如何,都在商业街上立个穿长袍马褂拉二胡的人物雕塑,或是塑个算命先生的像。还有不管是什么单位、什么人家,门口都摆两个石狮子,以为这就是传统文化,起码有传统文化的痕迹嘛。但这些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精神,不能生硬照搬。
记者:要把传统文化的痕迹和传统文化的本质区分开来。
吴为山:还要注意另一种区分。虽然城市雕塑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是舶来品,但我们也不能放弃自己的表达。现在有不少城市雕塑就存在这个问题,崇洋得不得了。比如本来很好的一个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住宅小区,却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直接“搬”过来,感觉这样就洋气了,就国际化了。其实这些雕塑和我们的生活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它们离开了自己的文化土壤,也只能成为呆板的塑料花,而成不了有根的生机之花。

友情链接: 全国石雕石刻设计大赛 浴心阳雕刻 卓克雕塑网 雕刻学校 点击发送消息给对方申请链接
Copyright © 2009-2014 北京石窝雕塑艺术学校 ┊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东侧 ┊ 京ICP备14050345号-1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0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