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于17日下午三时于西部美术馆开幕。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贺丹、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陈云岗、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任焕斌、雕塑系总支书记张明生、著名策展人王檬檬、陕西富平陶艺博物馆馆长同建丽以及参展艺术家等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西安美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主持开幕式,并向来宾介绍了展览情况。
这次展览有12位青年雕塑家参与,全部毕业于西安美院或四川美院、湖北美院的雕塑系,有的目前仍在雕塑系代课,有的在美院其他系任职,也有雕塑系毕业后在外靠雕塑或其他职业生活。他们的作品面貌各异,有装置、有根雕、有玻璃钢青铜、有石膏木刻……在作品上更多的赋予了当代观念,艺术家王英认为这次展览在传统意义上突破了材料的表现和变化,形成了新的语言,在思维上也有所突破,过去大家理解的雕塑就是捏泥,石雕木刻等,现在看到有装置,有现成品的转化等,非常好。比如姚燕玲的《逐渐消失的森林》,以垂挂的树状钢丝网展开叙述,展示了一个女性艺术家从唯美梦幻的角度忧叹逐渐消失的森林,以艺术家的敏感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而高昕的《与时光一起坠落》,光洁的女人体和粗旷的飞马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艺术家对未知世界的迷惑、敏感、甚至恐惧。他以即粗糙又残破甚至伤痕留迹的形式阐述生命探索就是一次没有终点的飞翔。而陈小春从传统出发,将雕塑的雄浑大气之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听风》、《日暮》、《鲁智深》等都有着很强劲的男性力度。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系主任王志刚介绍说,自今年开始,雕塑系开始两条脉络进行梳理,一是不断推出像马改户这样的老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二是锁定青年雕塑家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这次展览即是继“马改户、时宜雕塑作品展”之后推出的学院系本年度第二个雕塑展。他认为,这样的展览对艺术家的生存状态及创作状态是一次又一次的追踪,他们都同样有着美术学院的成长背景,曾经都从同一个原点出发,但是,由于生命个体的不同体验,在毕业后各自的历程不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他相信,艺术追根究底是表达内心世界的,表达的是艺术家这个个体角度对世界的一种感知和认知。也因此,他们的作品开始体现人格方面的个性,与他们各自对生活的体验密切相关。作为旁观者,对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走向梳理和分析,进行研究和不断跟踪,便是这个展览的意义。
因此,你便可以看到,以彭立彪为代表的校外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完全展开的是另外一个面貌,他的木雕作品突破传统,随形就势,《抬起手臂的男人》、《抬起手臂的女人》以最直白的性刻画,直面档下。如果说彭立彪试图从一系列的男性女性去观察这个社会去挖掘他们的内心想要嗅到时代的脉搏,那么苗鹏想要表达的却仅仅是自己的一个状态,他的《缝》试图放弃一些目的性,并放弃雕塑作品叙事的功能,他想要表达的更单纯。项祎的《把玩的尺度》显然放弃了雕塑的语言,希冀从根源上否定自己,他认为造型于一个雕塑艺术家来说已经相当容易,但是想要忘形却很难,这件作品是他忘记雕塑重新出发的一枚铁证。而李江伟更纯粹,他用自己的一双手去雕塑生活,从生命本源出发,将才情心情诗情全部贡献给了古琴的制作和演奏。这次展出的作品便是他亲自制作的古琴,并以两曲高亢悠扬的古琴曲结束了今日的开幕式。他说,“渐行渐远”,显然自己走的最远!
正如艺术家陈小春所言,作为艺术家,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具个性面貌,如何协调,是每个艺术家要思考的,这样的展览即是对各自成长过程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验。
西安美院副院长贺丹认为,西安美院有马改户这样的老前辈,才有了西安美院的发展,他们就是历史,而青年雕塑家是西安美院的未来和方向,从这个展览,他看出了雕塑系的教学方向,看到了他们对学生的要求,下次希望可以国画、油画、版画等其他系联合举办这样的展览,拿出更好的作品。他希望在场的各位可以奔走相告,让大家都来看看这个展览。他评价说,雕塑系不张扬,他们的心里却有一团火。
国家画院雕塑院院长陈云岗说,马改户老师的作品展让他看到了西安美院雕塑系过去50年的成就,而今天的展览让他看到了西安美院雕塑系未来50年的可能性。他也希望这些艺术家可以走出去,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世界艺术保持同步,并保持自己的文化基因。
每个艺术家都怀揣着在艺术界、艺术史留名的梦想而来,策展人王檬檬认为,雕塑的边界在不断的扩充,从传统的体量和体积正在发生质和量的改变。西安美院雕塑系的教学思路和学术思路显然改变了,从这个展览的标题来看,很有深意!参展艺术家面貌上的各异,面貌上的渐行渐远只是其中之一,而反传统教育,反写实教育,从材质、创作手法、语言、多样性的对当下关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教学体系的实验和风向标式的套索才是更大的意义。
显然,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已经开始走了,在渐行渐远的路上,走出了各自的铿锵有力,走出了各自的艺术操守,他们走的踏实,他们走的自在。青年人,就是未来的希望,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祝福他们的道路美且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