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189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系列大展優秀作品展·名家座談”在國家大劇院舉行。200件藝術品各具特色,讓人驚嘆當今手工藝品的精致內秀。
然而在不少人眼中,工藝美術只是處於藝術界中的邊緣地帶,仿佛比繪畫、雕塑略遜一籌。是否當真如此?聽聽學者們的見解。
工藝美術不邊緣
工藝美術在日常生活中很豐富,在老百姓心中也很有影響,但在藝術界有時候認識卻比較模糊,甚至很多人誤以為工藝美術只是門手工藝。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說,工藝美術從古到今一直是綜合性的藝術,走在藝術造型前面。不要說古代,就是現代,影響到西方藝術變革的就是英國19世紀下半期的工藝美術運動。特別是法國、比利時的運動都是在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引導之下進行的。包括建筑,像法國的一些現代建筑,都不同程度受工藝美術的影響。
工藝美術和造型藝術不可分割,它注重手藝,手藝處於基礎地位,但同時也要求美。邵大箴說:“造型藝術不能離開手藝,藝術家必須要動手、動腦、動心,將手藝通過視覺的方式顯示出來,這是工藝美術和造型藝術的共同特點。”
在傳統中注入時尚
工藝美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工藝美術了,烙上了時代的印記,實現了現代性的轉化。
這種當代性,一方面表現在對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對現實生活中當代精神的呈現上。以本次展覽中的作品“千針萬痛”為例,那由15萬鋼針組合而成的兔子皮毛,恰好反映了反對穿戴動物皮毛的主題。從這個角度說,當代工藝美術又是一門蘊含觀念和思想的藝術,是一門時尚的藝術。
那麼,如何處理傳統與時尚的關系呢?邵大箴認為,當代工藝美術既要尊重傳統手藝,又不能完全跟著傳統走﹔同時既要吸收時尚元素,但也不能被時尚裹挾。藝術家在有了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增加對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領悟和理解,創造出來的作品要與中國工藝美術的精神一脈相承,卻面貌不同,是現代的、時代的。
將觀念融入材料
“一般純藝術多重視精神性,少有注意物質性。在這次展覽中,藝術家對物質性方面挖掘得很好,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裡巧奪天工的道理。人和材料的關系上升到了一個相互超越、相互重生的境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巨德說。在這個展覽中,材料的跨界結合已經逐漸突破了物質性的限制,從審美、精神的觀念上也都打破了原有的界線。
面對當下高科技對藝術的介入,工藝美術應當如何發展?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尚剛認為,學院的工藝美術在觀念創新上比較強,但是技術還有待提高。高端的行業工藝美術,技術上很精湛,但是在觀念上比較保守。一個好的工藝美術品應該既有精湛的藝術,又有優秀的設計。學院的工藝美術師生們要多和行業大師們學習,大師們也要多和學院交流,讓行業的工藝美術和學院的工藝美術密切接觸,這樣才能真正推動當代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